新闻中心News Center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播报

骑行方便也需爱护有加

发布时间2014-03-24 09:33:02 作者: 来源:

韶城公益自行车项目运营整一年骑行方便也需爱护有加本版文/图(除署名外):韶关日报记者 李佳 曹智辉

2013年1月10日,作为2012年市政府承诺为民办的八件实事之一的市区公益性自行车租赁站网正式启动,采用“企业投资、企业运营、政策扶持、政府补贴”的建设模式运营。该项目首期投入自行车700辆,30个租车服务网点覆盖了市区绝大部分交通要道。本月10日,韶关公益性自行车项目迎来了一周岁“生日”。一年之前,我们高喊着“低碳、环保”上路,如今,公益自行车已成为不少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起步的一年,公益性自行车为大家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运营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市民对其有哪些期许?今后它将如何进一步服务市民?本期新闻调查将一一作答,敬请垂注。

现状:累计办卡量过万张

公益自行车启用以来,受到众多市民的热捧。走在韶城的大街小巷,一辆辆醒目的红色公益自行车已成为城市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对于一些市民而言,如今,它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记者在走访中遇到在风度名城站取车的谢女士,她正打算骑公益自行车前往位于沙洲尾的工作单位。她告诉记者,以前她往返于工作和家之间的交通工具是摩托车,自从去年有了公益自行车之后,她便更换了交通工具。“摩托车要烧油,不但不环保,每个月的油费也是一笔开支。”谢女士说道,“我住在这附近,工作单位附近也有站点,取车、放车都很方便。而且,骑行对于平时缺乏锻炼的上班族而言也是一种运动,很环保,很健康。”

另一位前来还车的用户说,他家住在西河桥头附近,在解放路上班,以前懒得走路就挤公交,但上下班高峰时间等公交难,路上还经常堵车,自从办了“惠民卡”,公益自行车就代替了公交车和步行。“总体而言还是非常不错的,站点没车的情况不常见,节约了路上的时间,让我的上班准点率提高了。”

学生小黎则说,以前她也是骑自行车上学,自从公益自行车推出以后,她便开始使用公益自行车。“停车有专用的站点,不用担心停放和保管问题,使用起来很方便。”她说。

据统计,截至1月13日,公益自行车“惠民卡”办卡量达10981张,累计骑行1248166次,平均每天3419余次。工作日比周六日的使用率高出10多个百分点,上班族和学生是使用公益自行车的主要人群。

公益自行车“很受伤”

经常使用公益自行车的市民会发现,尽管刚满周岁,但不少车辆早已“伤痕累累”。

缺乏爱护 损耗率高

记者在公益自行车租赁站点对停放的自行车仔细观察发现,几乎每一辆自行车都有不同程度的“外伤”,主要集中在车铃、车筐、座包等零件上。

据了解,每辆公益自行车的使用寿命在两年左右。这不仅由于公益自行车的使用率远高于普通家用自行车,折旧率更高,更是由于公益自行车得不到应有的爱护所致。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公益自行车的损坏率明显增加。企业购买了500个座包、300对刹车把、200条链条、1000个刹车胶等零配件维修“轻伤”自行车,有的“身负重伤”的自行车则停止了服务。

据统计,运营一年后,韶城700辆公益自行车中,实际使用的有500余辆,已有100多辆成为“废车”暂停服务,其中二三十辆是完全无法修复的车辆。在这当中,除去个别市民在骑车时发生交通事故致使车辆被撞坏之外,更多的车辆遭到的是人为的恶意破坏。工作人员通过监控视频发现,恶意破坏公益自行车的行为主要集中在凌晨,一些社会青年对站点的自行车“大展拳脚”,仅在去年12月就有10余辆自行车遭到恶意破坏,车头锁被损坏。尽管可以修复,但一个车把键的采购价为150元,这样的维修成本让运营企业承受不小的经济压力。

失窃事件时有发生

如果说车辆损坏可以修复,车辆被盗则算得上是无法挽回的损失。

到目前为止,韶城被盗的公益自行车已达50辆。通过警方以及企业工作人员的努力,有20辆车被陆续找回,挽回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而另外30辆车已不知所踪。

2013年12月15日凌晨,几名社会青年来到凤凰城站点,破坏了站点内停放的9辆公益自行车。案发后,工作人员通过对站点周边路段的巡视,找回5辆被丢弃在路边的公益自行车,其余的不知去向。仅今年1月10多天,位于西河体育中心、惠民北、市博物馆、矿山公园、浈江南的站点遭贼“光顾”,10辆公益自行车被盗。

“一辆自行车被盗或许只是非常小的案件,但对于公益自行车而言,影响就非常大了。如果平均一辆车每天被使用6、7次的话,丢失就意味着有的用户无车可用。”公益自行车项目运营企业——广东惠民运营系统管理有限公司韶关分公司的工作人员说道。

失窃的不仅是自行车。1月8日,运营企业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东升广场站暂停运营的通知,原因是该站点地下电缆被盗,现正进行抢修。“我们呼吁广大市民爱惜公益自行车,也爱护这些公共设施,敢于劝阻、制止恶意破坏的行为,让这一惠民措施长久地持续下去。”该工作人员如是说。

市民心声:增加站点设置

市民对于公益自行车这项民生工程的肯定不言而喻,从人们的言谈中,记者听出了更多的期许。

“韶关的公益自行车项目确实很好,方便了市民出行。但偌大个韶城,就那30个站点,而且还分布不均匀。很多市民居住的小区都没有站点,希望政府增加投入,多增加站点,把公益自行车这个切实为民的项目做好。举个例子,去森林公园爬山的市民很多,但这样一个热点地方,居然没有站点,实在不方便。”网民林先生如是说。

和林先生有相同看法的市民不在少数,他们认为既然是一项民生工程,公益自行车项目应该让绝大多数人享受其便利之处。一些市民建议在火车东站等人流密集场所附近设置站点,而一些市民则更希望在自家小区楼下就有站点,坐拥“最后一公里”的便利条件。

业内人士指出,30个站点相对于韶城而言确实偏少,预计80个站点的设置才能基本满足广大市民的用车需求。

“现在韶关公益自行车覆盖的范围不算小,但由于站点少,站点之间的距离便长了。目前,间隔最短的两个站点距离在500米左右。不少站点与其最近的站点之间距离在两三公里左右,如从博物馆站到沙湖路口站,或者从家之福站到南方电网南郊营业厅站。”广东惠民运营系统管理有限公司韶关分公司运营经理郑显聪介绍说。

郑经理还表示,相对于惠州、深圳等城市,韶关公益自行车的调度更为频繁,这与站点数量少不无关系。“以惠州为例,公益自行车站点将近100个,站点之间的距离在300米左右。市民若在一个站点发现没有停放车辆可用,步行数分钟至另一站点取车也很方便。”他坦言,站点数量无形中制约了韶城公益自行车的“自我调节能力”。

企业专访:建设二期站点遇难题

采访中,企业负责人对于市民增加站点的呼声也作出回应。

“我们也希望能增加站点,使站点更为密集,以此减少运营及调度的压力。但增设站点一事涉及城市管理、规划等部门,如何建?在哪建?企业运营的压力如何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都有待商榷,因此,建设二期站点的事情目前尚未落实。”郑显聪介绍说。

他表示,国内许多城市,公益自行车项目采取的是“政府投入、企业运营”的运作模式,企业的运营压力比较大。“第一期站点投入超过1000万元,若要满足市民需求,站点数量增至80个,投入费用将会超过2000万元。反观目前,韶关公益自行车项目的运营处于亏损状态。”他说。

他给记者算了这么一笔账:平均每个站点每月的运营成本在20万左右,而政府每年的补贴能缓解一定的压力,剩下的缺口主要依靠广告位及惠民商店出租补贴,但也“入不敷出”。

“目前没有办法开源,只能节流。”郑显聪向记者阐述了公司的设想,“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热心企业加入到公益行列。按照我们的设想,企业可以捐助形式,捐助一批自行车、自行车配件等,我们则将公益自行车车身两侧的广告位作为捐助企业的形象宣传。这将给公益自行车的维修及更换提供保障。”

记者手记

文明善待公益自行车

一年之前,韶城张开双臂,迎接公益自行车落户。在这一年当中,市民享受着骑行带来的乐趣和便利,公益自行车也在缓解交通压力、提倡绿色出行方面做着贡献。但与此同时,这件惠民利民的好事却屡屡遭到一些不文明、不和谐行为的损害。

不文明行为破坏公益自行车的现象并非韶关一家独有,记者搜索发现,这已成为不少城市的普遍现象。随意破坏座包、将停放的自行车当做玩具或作为泄愤工具、骑着自行车上下阶梯……难道,做出这些行为仅仅是因为公益自行车姓“公”而非自家财产?在记者看来,公益自行车是广大市民的共有财产,因而更应该得到大家的爱惜和保护。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爱护公益自行车也是城市文明的体现。希望在广大市民的爱护之下,公益自行车能够更好地服务韶城市民,让韶关在低碳、环保的道路上越走越远。